 
		營養飲食:長者健康長壽的核心
香港正迅速進入「超級老齡社會」,預計到2036年,每三人就有一位65歲以上長者。隨著年齡增長,慢性病、肌肉流失、免疫力下降、骨質疏鬆及認知退化愈發常見。研究證實,營養飲食是延緩衰老、增強免疫力、提升生活品質的關鍵,也是長者健康的基石。 長者飲食不只是「吃飽」,更要「吃對、吃好、吃均衡」。由於消化功能下降、牙齒問題及慢性病用藥,單靠日常飲食難以滿足需求。科學配方的營養補充品與營養飲品,能填補營養缺口,維持身體機能,幫助康復並延長健康壽命。 全球約三成長者營養不足。及早補充蛋白質和維生素D,不僅能降低骨折風險,也可提升免疫力。 為何長者需要特別關注營養 「年紀大了,少吃沒關係」是一大誤區。社區長者約15–30%存在營養風險,住院長者比例更高。 營養不足可能造成: 肌肉流失:行動受限、跌倒風險增加 免疫力下降:易感染、傷口癒合慢 骨質疏鬆:骨折風險升高 認知退化:失智風險增加 情緒低落:心理健康受影響 藥物效果下降:營養狀態影響藥物代謝 營養對長者而言,是維持自主生活與晚年尊嚴的基礎。 長者營養需求特點 65歲後,新陳代謝下降,但對蛋白質、維生素D、鈣、B12及抗氧化營養素需求增加,需要低熱量、高營養密度飲食: 蛋白質:每日1.0–1.2克/公斤,康復期或慢性病可達1.2–1.5克/公斤 維生素D + 鈣:維生素D 800–1000 IU,鈣1000–1200毫克 維生素B12:建議甲基鈷胺素補充 膳食纖維與水分:每日25–30克纖維,1500毫升以上水 抗氧化營養素:維生素C、E、鋅、硒及植物營養素 長者常見營養誤區 只吃粥或喝湯:蛋白質與微量營養素不足 補品越貴越好:未必滿足核心需求 吃素最健康:需補充B12、鐵、鈣及優質蛋白 營養品會傷腎:腎功能正常下適量安全 沒病就不用補充:早期缺乏仍會影響健康 […]










